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热门词条

更多>>
什么是端口?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端口一般指两种,一种是硬件比如路由器或者交换机的插网线的端口,一种是软件的逻辑的概念,比如http的80端口!...
7种进阶方法让你快速测试端口连通性
Ping是Windows、Linux和Unix系统下的一个检查网络连通性的命令工具,对于大部分互联网用户来说很...
电脑开机,总需要按F1,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主板掉电这个说法是行业内的叫法了,一般是主板的CMOS电池没电了导致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提示你按F1的提示...
社保降费对个人有什么影响?
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是政府给企业发的一个大红包,特别是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但是对个人来说有...
车辆“出险”对下年保费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出险对交强险的影响】【出险对商业险的影响】车辆“出险”对下年保费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里有必要先提下车险第三...

精选图集

更多>>
简易百科旧版 >>所属分类 >> 移动设备    电池   

手机电池的使用你究竟了解多少?

标签: 电池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喜欢打电话的人,无论手机是否快没电,还是一边充电一边打电话,到底手机的辐射什么时候是最大,对人体最有害呢?今天小编整理了一些手机方面的知识,让大家一起来学习。

手机一格电 辐射大千倍?

  相信很多异地恋的朋友都有煲电话粥的习惯,甚至经常会聊到手机自动关机,但是,网上有传言称,手机电量微弱的时候,辐射是电量充足时的1000倍。是不是很可怕?但是这个传言是不是真的呢?

  大家都知道,手机是通过电磁波来发送和接受语音和数据信息的,不同的手机之间传递信息要通过基站来进行,而每个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有限,所以在不同的区域信号强度会有所不同。当信号强度较弱时,手机就会加强辐射强度,以便接受更多的信号,所以,手机辐射强度和信号强弱有关,而并非和电量有关。


手机辐射测试仪

  既然手机辐射和信号有关,那么,在信号微弱的的情况下,手机的辐射强度会不会达到平时的1000倍呢?这种情况是有可能的。

  以GSM手机为例,在1800MHz频率下工作时,当信号微弱时,它的最大峰值功率能达到1W,而在信号满格的状态下,最小功率为1mW,相差正好1000倍,所以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

  虽然辐射最高能相差1000倍,但是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心,毕竟只是在理想状态下用最高值和最低值进行比较的。而实际使用中,是很难达到这个峰值的。即使辐射达到了最高值,也仅为1W而已,还是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的,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不大。

  虽然手机辐射对身体健康影响较小,但也并不是没有危害,保险起见,还是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在信号弱的地方长时间接打电话。接打电话时,尽量使用耳机,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机辐射的危害。

手机辐射会致癌吗?

  曾经网上有传言称,手机辐射会诱发癌症,这个传言的来源实际上是根据一则新闻,“世界卫生组织承认手机辐射可能致癌”。

  这则新闻虽然属实,但是只是某些人断章取义的结果。实际上,这个传言遗漏了很多重要信息,比如说,WHO的“可能致癌名单”包括266种辐射线来源及化学物质,像是农药、汽油甚至咖啡等。其中确认对人类有致癌性的物品被列为A类致癌物,包括:烟、酒精以及烧烤等,而手机辐射仅被列为B类致癌物,即有可能对人类有致癌性。所以,手机辐射对人的致癌性很低,大家尽可放心使用。

新买的手机,电池用激活吗?

  相信大家都曾遇到这种情况,在买手机时,服务员都会善意的提醒你,手机一定要把电量用光,然后充电12个小时以上,并且要重复三次以上完全充电放电,否则,电池的电量就不能达到最大容量。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在几年前比较普遍,现在很多人都已经走出了这个误区。但是其中的原委大多并不了解,今天笔者详细给大家说明一下。

  在较早之前,确实有一些充电电池需要类似的“激活”工作。这就是早期使用的镍镉充电电池和镍氢充电电池。这些电池会产生一种被称为“记忆效应”的现象,在不完全放电的状态下充电,容易使电池过度充电,时间长了会导致电极板上增生晶体,阻塞电解液与电极板的接触,造成电池的电压下降,让使用者产生电池很快就用完了的感觉。对于这两种电池来说,定期(而不是每次)对电池完全放电后再充电可以减轻上述原因引起的电压下降现象。


手机中使用锂离子电池

  不过,现在我们手机上所使用的电池,大都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在开始使用时不需要通过深度充放电来进行激活,因为电池的初始化及测试过程已经在制造电池的时候完成了。锂离子电池也没有所谓的“记忆效应”的,可以随时充电。建议定期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一次完全充放电的说法,仅仅是为了校准笔记本电脑和一些高端智能手机上的电量检测装置,并不是因为对电池本身有什么好处。对于普通的手机、数码相机这些分段显示电池大概电量的设备,是完全不需要定期完全充放电的。

过度充电会引起电池爆炸吗?

  电池过度充电真的会引起爆炸吗?理论上,确实有这个可能,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电池厂商已经在电池内部做好了防范措施,所以一般不会出现爆炸的现象。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大,电压较高(单独锂离子电池单元产生的电压可达到4.2V,而普通的镍基充电电池为1.2V),和低电压类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电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十分剧烈,因此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条件必须受到严格限制,过度充电、过度放电、短路、高温等都会引起电池损坏,甚至发生起火和爆炸。

  但是,实际使用中的锂离子电池是把若干个电芯连同一套安全保护电路以及多种安全装置一起封装成一块电池板。这些安全设计可以保证在过度充电、过度放电和短路时自动切断电池的电路;电池内部压力过高还会触发排气装置减压;电池温度过高则会触发热熔保护装置,阻滞锂离子的运动从而停止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因此,手机充满电没有及时拔掉电源不会引起电池爆炸。

  但是,如果您使用的不是原厂电池,而是质量没有保障的山寨电池,那就很难保证电池的安全。因为他们大多不会按照规定的标准生产。出问题也在所难免。所以还是选择原厂电池或者质量有保障的大品牌电池。

减少充电次数,可以延长电池寿命?

  大家都知道,手机电池也是有寿命的,一般都以充放电次数来计算。那么频繁的充电会不会影响电池寿命呢?是不是插拔一次充电器就算一次充放电次数呢?相信和多人一会存在这样的疑惑,下面就给大家详细的解答。

  一般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可以达到几百次充放电循环,电池和设备的说明书上也经常见到这样的表述。这里的1个充放电循环是指将电池电量用光然后再充满的过程,而不是插上充电器再拔掉就算1次。连续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深度充放电,对锂离子电池的寿命是有影响的,上述几百次的数据也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测得的,但在日常浅度充放电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其实相当长。

  此外,锂离子电池放着不用,其容量也会自然损失,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电压和温度。研究表明,锂离子在完全充电的状态下长时间存放,其容量会发生明显损失。同样的,温度越高,锂离子电池的容量损失就越快,而这种损失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电池的容量会永久变小。在0度环境下,电量剩余40%的锂离子电池存放一年后,其容量会损失2%;而在40度环境下,完全充满电的锂离子电池存放一年后,其容量损失高达35%。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首先,频繁的浅度充放电会比深度充放电有助于延长电池的寿命,千万不要以为充电次数多会损坏电池,这个说法对锂离子电池并不适用。所以,好习惯是有机会就插上充电,充到差不多就拔掉——少量多餐,但别吃太饱。其次,应该尽量减少电池满电状态的时间。充满电后不拔掉电源,会让电池一直保持满电状态,虽然不会爆炸,但是会加快电池容量的损失速度。

边充电边打电话手机会爆炸?

  相信很多人都有边给手机充电边玩游戏或打电话的习惯,这样的做法会不会有危险呢?有说法称,手机内部有保护电路,不会导致危险发生。但是,之前曾有新闻报道,某男子因在手机充电时接电话,导致手机爆炸,当事人当场身亡。那么边充电边打电话会不会导致爆炸呢?


  实际上,在所有正规品牌的手机中,都会设计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保护电路,例如:保险丝。当外部电流过大或短路时会使保险丝烧掉,从而切断与不良电源的接触,保护其电子产品;手机的保护电路主要在其最重要的IC和CPU附近,每当有不良电流信息通过时自动跳断,又或是手机电池突然中断时提供额外的电源以供应手机在关机后能继续保存数据,不使其丢失,每一款正品手机的IC和CPU在设计时都会赋予其限定的工作电流,电流就是由数据信息所产生的,如果其数据信息发生冲突或突然加大,此时供向IC和CPU的电流也必定是很高的,这时保护电路便会切断电流,以保护手机的安全。所以,一般情况下,即使充电时打电话,也不会造成手机爆炸。

虽然理论上不会出现安全问题,但也不能排除个别保护措施失灵的情况,而且如果使用了非正规厂商生产的电池,也很有可能导致手机爆炸,所以保险起见,大家尽量不要在手机充电时打电话。

结束语:

今天,小编为大家解答了手机使用方面的一些误区,其中有些传言确有其事,而有些传言则是误导大众。不管怎样,养成一个良好的使用习惯是避免危险发生的最重要的手段。而且,大家在购买手机以及零部件时,最好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商品,千万不要购买质量毫无保障的山寨产品。安全是第一位的,不要为了便宜而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附件列表


按字母顺序浏览: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我们致力于为广大网民解决所遇到的各种电脑技术问题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十个手机电池保养的妙招
下一篇安卓手机常用术语汇总一

0
1.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2.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3. 如果您没有找到需要的百科词条,您可以到百科问答提问或创建词条,等待高手解答。

关于本词条的提问

查看全部/我要提问>>